水是生命,長江是生命的全部。
長江文化“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”,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。
長江經濟帶是“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、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、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”。
背著逶迤的山巒,從唐古拉山脈到崇明島,從沱沱河到黃浦江,直達東海之濱。一個根脈,一個號角,與黃河的怒濤見證歲月的滄桑,把華夏大地的夢想鋪開,雕刻了東方明珠的燦爛。
“必須敢于正視,這才可望,敢想,敢說,敢做,敢當?!薄堕L江學》的問世,是“社會地理學”寫作的一次嘗試?!堕L江學》對廣袤蒼茫的長江兩岸大地蘊含的歷史氣韻和人倫風習,充滿著復雜深邃的情感和多重歷史文化哲學思辨,是攜帶著個人情感記憶的新語境下的美學表達。
從學術的嚴謹中格物致知。堅持系統思維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,把長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全面剖析,把“長江學”定義為研究長江流域歷史、地理、文化、經濟、生態、水利、治理等問題的綜合性 交叉學科,重點研究長江演變規律和特點。懷揣著促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熱望,從長江源頭走到了長江入???,遍訪長江流域省市區縣,查看實情和收集文獻,用腳步鑄就材料的精深,用情懷拓造文字的虔信。
從中醫的經絡中開辟視角。從歷史到現實、從時間到空間、從源頭到入海,自西向東、由南到北,系統地將長江流域分化為山脈、地脈、水脈、人脈、文脈、經脈等多種脈絡脈象展開研究,首創“長江黃河構成中華民族文化基因(DNA)的雙股結構,形成‘江河文化雙聯體’”等嶄新觀點,闡發“水育人性”“水脈暢通”等基本原理,旨在為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、長三角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協同國家戰略提供學理支撐,為世界大江大河的保護與利用提供中國理念、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。
從歷史的卷帙中尋找詩意。在歷史與現實的交錯中,追尋蘊藏在長江文化中的民族精魂。全文共分十二脈,作者以大胸懷、大氣魄、大視野,打通歷史與現實,書寫了氣勢沉雄的長江樂章。在李后強教授筆下,長江散發著母親般的情懷和溫暖,有著自己的個性、記憶和密碼。讀過后,耳邊仿佛響起岷江上的川江號子,腦??M繞不去的是巫山神女的傳說。移步換景,過渡自然巧妙。敘議結合,景色、歷史與傳說渾然一體。在長江波瀾壯闊的激蕩下,長江魂所代表的民族魂的偉大崇高躍然紙上。
長江、黃河交織成幾千年歷史的經緯,熔鑄成民族的脊梁,民族的魂。誠如作者所言,“這是文化自信的原根,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本底,是中國不可戰勝的硬核?!蔽裟昵ж鹫褚绿?,今日雄風長江魂!
(成都市改革發展研究中心 張樂 張建)